一、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小麦品种布局、生育进程、赤霉病菌菌源基数和天气趋势等相关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小麦穗期赤霉病呈偏重流行的态势。主要预报依据:一是小麦生育进程差异大。尽管去年秋播播期相对集中,好于2016年,但晚播比例仍较大,播期持续时间长,同一地区早晚播小麦生育进程相差10天左右。小麦抽穗扬花期相差7天左右,甚至同一田块抽穗扬花期也相差3~5天,生育期进程差异大,显著增加了小麦易感病生育期遇高温高湿天气以及赤霉病菌侵染的机率。二是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2017年秋播小麦主栽品种抗病性较上年基本无变化,小麦品种来看,我市推广的扬麦、宁麦系列品种多为感病品种。三是田间菌源量充足。受秸秆持续还田,稻麦、玉米小麦连作等因素影响,田间菌源不断积累,菌源量远远超过赤霉病大流行条件。4月8日菌源调查,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8%,枝带菌率为1.8%,为赤霉病大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四是气候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2℃,其中4月中旬有两次弱降水过程,分别在4月12~13日、17日前后;4月下旬前期(22~24日)和4月下旬后期(27~29日)将出现2个过程性降雨,上述降雨过程与我市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十分有利赤霉病菌侵染危害。
三、防治意见
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是决定小麦是否丰收的关键。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做到把准时期、两次防治不动摇,即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对品种高度感病、生育期极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还应适当增加用药次数;如小麦扬花期遇雨,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确保防效。防治赤霉病可选用多·酮可湿性粉剂、咪鲜·甲硫灵或戊唑·多菌灵等药剂,全株喷雾防治,同时可兼治白粉病。锈病发生的田块一定要另加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着重防治。对粘虫发生重的田块,每亩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蚜虫发生的田块要另加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或吡蚜酮悬浮剂进行防治。防治小麦病虫害同时还可根据小麦生长情况添加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等,即“一喷三防”,做到药肥混喷、病虫兼治,提高小麦抗逆性。
( 农委)